当下有一种现象,想做直播,先看市面上什么老师教抖音,短视频关注一大堆,看完老师的视频,发现某某老师不错开始报班,学完壮志雄心,实操一碰就废。

我们总是去判断跟哪个老师学能拿到效果,却少有思考,在认知极度缺乏的阶段,报课这个动作,本身就是一种错误。

很多人刚进入抖音,所谓的对抖音的了解,不过来自身边朋友的谈资,或者短视频博主碎片化知识,但是论系统的认知,可能连一个3000块的小运营都不如。

明明是隔岸观火的人,却以为置身风暴。

了解点算法就算懂直播吗?知道点马扁就能快速起号吗?对直播领域的轻视,是大部分创业者刚入局的通病。

处于什么样的认知,决定了人看东西的深度。

一个干了三个月的运营,都能分辨镰刀的味道,就凭你那点单纯认知,能够分辨出别人讲的对错?你以为培训方讲的还行,自认为听懂了,实际上什么也不懂。

作为一名刚入行的创业者,不要着急开公司,抛弃想干个大事的幻想,好好找个班上,让自己迅速处于风暴之眼,永远都是最佳途径。

你对这个路径不能接受,你觉得很耽误时间,你在乎当下的身份,你宁可自我试错,所有的你脑子里认为的理由,在你亏光几十上百万之后,都将变得可笑、可耻、可悲。

有多少人在抖音折戟,就有多少人想回到过去,创什么业,创TM的业,追什么风,追TM的西北风。

在别的行业,你需要写字楼、需要商业策划、需要行政前台,别人进你办公室还得敲个门,但在直播行业,面子可以丢在地上随意摩擦,你可以在小区办公、甚至连个独立办公室都没有,这就是抖音!

在光着脚都敢奔跑的行业,你谈面子,谁给你这么大的面子。

很多公司短短两三月迅速把钱亏掉,全亏在认知上,赛道没选对朝令夕改,场景搭建不行推倒重来,起号路径不对要么流量拉不起来,要么拉起来没转化死掉。

像这些东西,但凡在运营岗位上待个三个月,都能解决大部分,在认知不足,快速亏钱跟借势补齐认知,再自我发挥比起来,毫无疑问,后者性价比远远高于前者。

韬光养晦,潜龙勿用。

好好找个直播公司,在里面干个运营,如果觉得不好找,就把工资要求降低。在这个阶段,学会借势,用别人的成本、人员配合,补齐你的认知短板。

放弃所谓的战略思考,你记住你就是个搬砖的。

对当下安排的事情,聚焦做好,在这个阶段,只要三个月,就能完成实操扫盲,这些实操简单吗?简单,贵吗,贵!毫无认知做抖音,亏个50万不过就学到这点。

初创公司,老板就是操盘手,未来什么都需要你做,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,不放弃任何一个实践的机会,有机会兼职场控就上,有机会投放,在不无耻瞎操作的情况下赶紧花钱。

今天你不花别人的钱,明天就是花自己的钱。

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操,对于算法、人货场、后台操作、流量掌握,都具备扎实的基础技能,这时再回到开头的话题,你会发现你对培训、直播的理解会完全不一样。

这个阶段不长,短则3个月,长则6个月,不要急,不用听风就是风,被一些所谓的老师贩卖焦虑,现在不干直播就晚了!你除一句操你M,多说一句都是在浪费时间。

延缓三个月创业不会让你失去机会,机会是你的就是你的,相反没能力是你的也不是你的,作为创业者,永远想清楚的是如何降低创业的风险成本,而不是幻想一夜暴富。

这个阶段,你已经是个具备实操基础的创始人,在投入成本开公司之前,想清楚,如何打造你的MVP路径。

一个直播项目的初期发展,无非就是赛道、流量、玩法、团队所构成的闭环。赛道决定流量结构,流量结构决定玩法路径,玩法路径决定团队配置,想要完成以上,必须思考清楚四个问题。

你的赛道是什么,不要陷入赛道光环,所有能做成的直播公司,赛道因素占据80%,赛道决定了能力、资源、资金的互补。一个直播赛道如果在资金、资源、能力上超过两个都不沾边,这样的公司注定是倒闭的。

赛道匹配的流量结构是什么?基于产品的客单、利润、退货、可视化、SKU,适合做什么类型的流量结构,是自然、短视频、千川,还是多个流量渠道要协同合作。

流量结构对应的玩法又是什么?短视频对应以短视频测爆款为主的玩法,自然流就侧重直播推荐拉升的玩法,千川就直接千川单品打爆,连玩法路径都没规划好的团队,只会人云亦云,一招见神明,七天见鬼魂。

玩法对应的人员配置是什么?自然流就想办法搞定强主播+运营搭配,短视频就搞定短视频创作,千川就搞定素材与投放,不要听信外界的人员配置,因为只有玩法才能决定人员配置。

不要着急下海,做一个先造船的人。先想清楚海面局势,海面局势就是赛道、流量、玩法、团队,每个问题都值得花大量精力去调研、分析、思考、总结,这个阶段思考的深度,在变相降低你的风险成本。

风浪越大鱼越贵,风浪越大,死得也会越惨。

如果发现自身认知无法破局,只有一个渠道,破圈。

选对一个好的课程,等于站在前人的肩膀,知道流量玩法的生态。你虽然做了一段时间,但是却没有从0到1操盘,花钱买些经验总比盲目试错要好。

进入做直播的圈子,是另一种破圈,加入别人的社群圈子,或者通过六度人脉不断识人,圈子有限就花钱、送礼、上三楼,用尽各种不违背法律的手段,找到目标人物,不断累积你的信息圈子,拓展你的认知边界。

直播行业没有隐藏技能,只有信息差。

只要不是身价千万,好好租个小区或者商住两用,在直播行业,连直播路径都没想明白,却把公司开在豪华写字楼,99%都是失败的。

货盘定了、流量结构定了、玩法路径也清晰,又选好了场地办公,剩下的就是找人,初创公司想快速打造一支可执行团队,首先解决人的问题。

根据玩法策略决定招人方向,花80%的精力找到核心人员,短视频就找内容,自然流就找强主播,其他弱一点都没关系;用高工资筛选用人水平,不要舍不得花钱。

初创公司在招人上每舍下的一分钱,在之后都会以数十倍的时间成本作为赔偿,也不要抱怨找人困难,世上最好解决的问题,永远都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,一万不行就一万五,一万五不行就两万。

所有的一切就绪,公司开始进入实际的运营阶段,以下是一家直播公司日常执行的闭环路径。

1、流程梳理

创始人对公司要有明确的规划,回归到之前的问题,就是打什么品、做什么流量、用什么玩法,配合团队用什么手段去执行,创始人必须要自我明确,并且做到自我坚定。

明确的规划,让团队知道打战方向,搭配的就是自我坚定,什么是自我坚定,就是告诉团队所有人,明确的时间规划,拿到什么结果,并由之搭配的游戏规则。

一个员工的离职,首先是从创始人的不坚定开始的,作为创始人拿不定注意,做的决策朝令夕改,员工工作没有安全感,辛辛苦苦做了几周的努力,随意一个想法的变动就付诸东流,你怎么留人。

2、事必躬亲

做到日拱一卒。一家公司,老板是老板,员工就是员工,一旦一家公司老板开始泡茶应酬,把结果背负到员工身上,这家公司就离倒闭不远了。

一家直播公司,生于事必躬亲,死于形式主义。

从第一场开播开始,创始人就必须日拱一卒,既然之前懂运营,就兼职运营,团队做什么你就做什么,团队累了不能做你的来做,解决不了的带头想办法解决。

3、每日复盘

当完成一天的工作,不要指望团队自我复盘,创始人要亲自带队复盘,今天的目标是什么,为什么会出现问题,出现了什么问题,问题又如何得以解决。

每一场开播下播,务必每天一小复盘,三天一中复盘,把复盘缩短在日的范围,当下有问题当天开会,复盘总结,制定解决方案,解决日期,日日事,日日毕,这是团队最快成长的方式。

创始人不干预的复盘就是空中楼阁,今天你坐在办公室拿到的数据报表,半年以后就是你的资产负债表。

4、允许犯错

直播起号的早期阶段,犯错难以避免,所有那些员工发错罚款警告的案例对你都毫不适用,作为躬身入局者,自己就是第一责任人。

犯错并不可怕,死号也并不可怕,在我身边所接触的数千直播团队,就没几个没违过规、死过号的,哪一个能做大的公司,身上都背着几条“命案”。

犯错核心是复盘,做到日日事故,日日规避,不要急,把心态放平,把预期降低,心态一旦焦虑,动作就容易变形,是用最好的执行,做最坏的打算。

5、对外学习

做直播,闭门造车是大忌,直播领域,没有所谓的技术门槛,本质上都是信息差,算法,淘汰账号,认知,淘汰团队,多走出去,同行在哪里,信息差就在那里。

一旦账号出了瓶颈,先内部梳理能不能找到解决方法,找不到果断对外破圈,找到关键人物,梳理关键问题,别人随便一句解答,对你来说就是破万成本的止损。

开播有规划,老板冲一线,每天会复盘,保持有学习,心态做调整,把五个环节构成执行的闭环,心无旁骛,直播除死无大事,往死里干。

每天的执行+复盘,追求的就是日益精进,从理想化的角度,一件事情不不可能做不成,但是直播赛道的成功,却并不以单个项目的成功为终点。

你所认为的终点,可能刚好是转折点。

在俱乐部的一份数据调查中,21年加入俱乐部的会员,在真正拿到结果的创业者之中,至少50%的人更换过赛道,比如之前在服装突围很困难,但在珠宝拿到了结果,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。

没有一个人可以赚到认知以外的钱,很俗,但实用。

每个人的决策都是依赖当下的认知所做的判断,当初你所信誓旦旦所坚持的赛道,也可能只是局部认知的产物,但作为一个创业者,这个过程又是必须经历的。

因为即便更换了赛道,但是在新赛道当中所运用的技能,大部分又都是来自第一赛道的积累,这就像一场蝴蝶效应,无法用对错划分,而是因果。

这也是为什么在团队之初要设定时间周期,一个项目的断舍离,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约束,一旦陷入迷茫,就会顾此失彼,明明已经看不到希望,却偏要孤注一掷力挽狂澜,到最后面临的就是一环扣一环的亏损。

在直播领域,三个月一次赛道复盘,六个月一次能力复盘,一年一次行业复盘,是我所推崇的周期规划模型。

一个赛道,是否能够结合资金、资源、能力做出成绩,三个月已经足够判断,如果从事了三个月都还在原地踏步,并且在短时间看不到突破的希望,无畏坚持不如换个赛道。

团队能力的成长速度,由成长方式决定,每半年的时间,复盘当下自身,以及团队的成长模型,思考什么是团队擅长的,是什么造就了团队的短板,把关键方向找出来,快速弥补团队弱势。

按照三个月为周期,一年至少可以尝试三次赛道,结合半年的能力复盘,不断提升团队不足,这样的情况下,如果在直播领域,一年都没拿到结果,我们有必要去思考行业问题。

团队为什么一年没拿到结果,是什么限制了项目的发展,又或者这个领域本身就不适合。抖音不等同抖音,在抖音是否有突围的机会?除开抖音,视频号、小红书是否有突围的机会?

最坏的结果,是放弃了这个领域,我能力尽了吗?尽了,对外突破了吗?也突破了,还没做成,但已问心无愧。人这辈子干事,谁不知道是在搏小概率,最遗憾的不是没拿到结果,是怕没尽最大努力。

如果有幸在直播行业拿到结果,意味着公司顺利度过从零到一。怎样去衡量一家直播公司的从0到1,我以对自我的标准,立了三个条件。

第一,账号流量趋于稳定,产出稳定,不在处于早期的拉流阶段;第二,从时间的维度,能够实现连续六个月正向盈利;第三,团队对该品类具备从0到1的操盘经验。

有些人会混淆账号起号就代表公司盈利,这是两码事,一个账号这个月盈利,下个月账号可能就亏损,甚至可能没了,但是作为公司的盈利衡量要谨慎得多,六个月是一个公司走向成熟的基准线。

从公司的角度,跨越到1的阶段,就必然考量持续盈利的标准,而一家公司一旦进入到一的阶段,就必然要冲刺十的阶段,而这个阶段,以我目前的公司模式,我认为有三步可以走。

第一继续聚焦,拉高团队能力的天花板。

即便是过了一的团队,都会重新陷入瓶颈,我如何拉低与同行的差距,或者增长速度出现疲软,在直播间当中,一旦遇到增长瓶颈,需要从两个维度解决问题。

团队维度。查看当前流量结构的数据维度,互动数据、流量数据、交易数据、投放数据、漏斗数据等,与同行相比较,有什么差距,有哪些值还可以进一步优化。

渠道维度。当无法在现有流量渠道做递增,就考虑其他流量渠道的补入,比如自然流的直播间,遇到增长的瓶颈,会开始增加短视频的介入,而付费流的直播间,提升投产比,同时思考自然流的介入。

优化不是不止境的,任何一个账号都有优化的天花板,好比线下一家门店,没有优化前,能做到单月100万,通过细节优化,做到了150万,但是不代表越优化天花板越高,将模式复制,换个地段,花同样的经历,产出可能会更好。

第二,基于产品,做产品流量矩阵化

复制上最安全的模型,永远是项目-手段的复制,之前做的什么品,考虑市场空间,是否还可以再多做一个直播间。

能够做到自有品类的能力复制,已经跑赢了99%的人,但是如果要继续迭代,就可以继续往外走,拓展不同品类,但是人群相同的赛道。

第三,基于玩法,做玩法流量矩阵化

抖音电商的本质,是测爆品,而玩法核心,是找人群,公司在经历过账号的从0到1,对这类人群的特征非常熟悉,基于同人群去拓展品类,风险也是最小的。

会做三频共振的团队,以早餐突围,把公司做到从0到1,并且将产品拉升到了top位,这时候以同样的模式,继续做预制菜、轻食等赛道,虽然产品不同,但是整体路径大道至简。

以上只是作为一家直播公司发展的参考,不同的公司有着自身的拓展路径,归纳起来就是两种,要么纵向拓展,要么横向拓展。

纵向拓展,以产品为纽带,围绕产品做深度,比如在单品打爆的情况下,以前是围绕厂家拿货,现在自主生产,又比如从白牌的销量,开始赋能打造品牌。

横向扩展,在产品的基石上,业务层做跨越,比如从一家商家自播的公司,开始增加培训、代投、代运营业务,用从0到1阶段的能力,赋能公司造就更大的营收。

一个创始人的眼光,想要从0到1做好,只需要聚焦抖音,越聚焦越能拿到结果,而想要从1到10,创始人就需要从抖音跳脱至电商层,从电商的维度思考问题。
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抖音电商无论如何发展,都脱离不了电商大框架,而在过去十几年的电商发展史中,大量优秀的电商企业,都给出了参考答案。

历史又有差异的一面,兴趣式电商有别于传统渠道,数字人技术、VR穿戴式体验购物,在未来即将发生,作为直播领域的创业公司,如何突破当下,应对变化,有五个点与大家共勉。

1、以小见大

直播遍地是金,所有人都幻想暴富,但“想干个大事”恰恰是失败的开始,看清现实和压制欲望,放下大招跪地磨刀。

2、保持正念

不被人性蛊惑,听起来越让人头脑发热的东西,越具备煽动性,当绘画的蓝图让你唾手可得,前方的道路往往充满危险。

3、及时止损

量力而行,及时止损,非必要不负债,非不要不卖房,亏1万跌入谷底,亏100万跌入地狱,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。

4、精准踩点

不好高骛远,着重当下,一点一滴练核心,直播变化很大,从变化抓不变,把每个点踩对,就能顺势而上。

5、创造壁垒

从0到1求生存,从1到10造壁垒。不陷入惯性思维,动态化看到平台的演变,寻找与同行拉开差距的因素,IP、内容、供应链、或者品牌,什么同行难以超越,什么就是壁垒。

论行业的从业门槛,从来不是所谓的技能,而是信息差。信息差,等同人们对行业的认知,这种认知可以是流量、运营、算法、投放等。

没有一个行业像抖音般残酷,认知上差一步,结果上就差万步,直播在随时爆发机会,越能快速建立认知,越能抓住机会。